涂姓起源和来历是什么,涂姓起源和来历简介_

汀州客在浙江之涂氏支族

来源:长汀涂坊往事 2022-03-13 08:11

收录于话题#乡土历史10个

客家古镇,将军之乡。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中国人更是汀州客重孝道,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的理念。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家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文、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可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考证作用。

在浙涂氏有一支族来自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涂坊镇(简称闽汀),近3位数的涂氏能人托家携友随300多年前的政治社会环境造就的迁徙潮来到浙里,支族多、分布广,家族的繁衍续世、涂氏文化的传承发扬,留下丰富且动人的人文故事,使族人拥有着我姓涂我骄傲的精神食粮!

其一,浙江省武义县大溪口乡山下鲍村涂国文公。山下鲍原鲍姓居住,故称山下鲍。

涂姓起源和来历是什么,涂姓起源和来历简介_

?


据山下鲍《双溪涂氏宗谱》载,清雍正年间(1723~1735)涂氏先祖涂国文从福建长汀来双溪水卜弄村,与山下鲍村梁姓女子相识并入赘为婿,先居水卜弄村,后转迁居山下鲍村,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山下鲍村涂氏以耕读为治家兴族之本,以勤俭为上,重视教育,族中常年聘请名师来教子孙学文习武,清代出了秀才48名,增广生、太学生等27名。山下鲍村人涂德贤(生于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卒于道光六年),平生敬老爱幼,教子有方;守法安份,乐善好施,常捐资修桥铺路,济困扶贫;自身品行端正,乡邻和睦,并经常排解乡邻纠纷,息事宁人,深受乡邻敬仰。时有子四人,孙十五人,曾孙十五人,元孙一人,子孙承宗共三十五人,上事祖父,七代亲见,五世同堂。清道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乡邻选代表具结上报恳请旌扬,表彰涂德贤。处州府宣平县按事实具结上报处州府请旌扬表彰。至浙江巡按部、布政司、礼部请旨。于道光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奉旨赐给“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字样匾额,九品顶戴,并赏给缎疋银十两。

涂姓起源和来历是什么,涂姓起源和来历简介_

?


山下鲍村涂氏宗祠简介:涂氏宗祠位于武义大溪口乡山下鲍村南端,建于清嘉庆庆六年(1801年),坐南朝北,四合院式,地势前低后高。前厅面宽五间,梢间为二层,进深八檩,檩前三后四,明间前单步后双步四柱,次间分心用五柱。施排门四扇。明次间前檐起门楼三间,重檐庑殿顶,上端施回纹花窗,前檐牛腿支撑垂柱托桃檐檩,桂头雕仰莲纹;下檐施天花,前额枋作梁状,梁面雕双狮戏球图,梁底雕花草;前檐牛腿支撑垂柱,雕花替本托下檐檩;大门阶沿设踏跺二级。后厅面宽五间,进深九檩,明间前后双步用四柱,次、梢间分心用五柱,檩间施倒龙鸱鱼形替木固定,作曲尺形雕双钓云纹施彩绘。明次间后檐设牌位供奉祖先。厢房二层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三檩二桂。天井一侧前牛檐牛腿托挑檐檩。鼓形柱础,三合土地面。建筑内柱刻楹联,墨底金字行楷,天井地面卵石铺设。硬山两坡项,版筑泥墙。具有高文物价值。

1998年12月7日,武义人民政府将涂氏宗祠公布为武义县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涂氏宗祠”。

柱联选登:

追远堂第一对(意含亲见七代,五世同堂):

两目现见,见子见孙见元见重;

一身所为,为父为祖为曾为高。

中堂第二对:

族聚双溪,想当年瓜瓞绵绵,悉本涂山发脉;

堂开五桂,覩此日衣冠济济,良从汀水分支。

中堂第三对:

祖庙焕双溪,抱水环山秀江山;

宗支分闽省,秋霜春露润良材。

中堂长联:

自家庶而民族,万汇合流敦宗即以保种;

由兄弟至途人,千枝一本博爱始于推恩。

涂山赐姓以来,两晋启文明,碧湖派别,莲湖支分,瓜瓞绵绵延垂祖泽;

隐浦聚居而后,双溪宏发育,象峰灵钟,狮峰秀毓,椒聊蕃衍肇端谋源。

下堂联:

五桂腾芳承世业;

三峰拱秀启文明。

缅怀先祖启宏业;

深冀后人善还承。

十世相传延德译;

两湖分派共渊源。

大门口联:

涂山发脉源流远;

汀水分支世泽长。

大门外长联:

奏其乐洋洋乎,油然孝悌之心毋须假借;

行其礼穆穆尔,远矣祖宗之德用式来兹。

涂山分氏,由夏而商而周绵绵就成,科甲蝉联称五桂;

隐浦聚居,自赣之闽之浙脉脉可传,人文焕起耀双溪。

本支族字辈:

国春德承,开明光兴,
立志高超,仕林益增,
科教振华,贤良敬宗,
吉祥发达,旭日东升。

涂姓起源和来历是什么,涂姓起源和来历简介_

?

闽汀六郎公23世裔孙涂国文,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离乡背井来到浙江省处州府宣平县(今武义县大溪口乡)双溪水卜弄村创业,后转居山下鲍,以种靛青、青麻等为业,发展较快。至今三百余年中,繁行到第十四代(即钦公第七十代,六郎公第三十六代)、人口发展到近三千余人。其中部分已迁居杭州地区建德市大洋镇陈村、杭州市、桐庐,湖州地区长兴县安镇,部分迁至江西省武宁县石渡乡,台湾,福建,温州瑞安,缙云,松阳,丽水畎岸,老竹三村,咸宜,六葱湖,马村,五洞坑,周坦,金华,武义泉溪,履坦,华塘,荷样,郑回,全塘口,乌溪源,柳城,曹门,黄瓜滩,青坑,麻济,祝村,白马下,前湾,梁家山,岭脚,曾公,郑岸,洪潭,上井,大坑,曳坑,五洞坑,内潘,前新屋,梁家山,大溪口,桥头,三百田,仁坑,对门山,大庆等地!
二、浙江省武义县大溪口乡水卜弄村:
由闽汀六郎公十八世孙本渊公长子东溪公之四子应崙六世孙:世仕、世连、世通、世献、世遗、世逑、七世孙秀英,于174
9年(乾隆十四年)从闽汀迁徙于武义县大溪口乡内圩村水卜弄自然村定居。现仍居住此地者为世仁、世连、世通的后裔。世遗后裔迁金华、义乌。世献后裔迁居金华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原金华县溪口乡银坑村),世逑后裔迁居丽水马村、老竹。本渊次子清溪后裔有居水卜弄、内圩、桥头村。该支老谱多支合修,且保存良好,实属不易,为迁徙史作了很好的考证。
三、浙江省武义县新宅镇叶山头村,小六郎公之宗保公之子隆公后裔支族:据《叶山头涂氏宗谱》记载:“叶山头涂氏廷昆公與始祖廷照公同行於雍正乾隆年间,上扶公仝子仁復仁遠卜築於叶山头后胞弟上周公亦陸續詣此,共耕鑿有年后,上扶公與次子仁遠囘闽,惟上周公娶廖氏生子一,仁復公娶龚氏生子三,聚族於斯”。该村开基祖为闽汀六郎公廿四世孙上扶公于1726年入浙至武义新岭头,于1731年移居叶山头村。1753年仁复公随父上扶迁入定居,过后仁复回闽汀,将二弟仁远带出居住,后来上扶三弟上周也随后迁入。1776年上扶公与次子仁远回祖地,殁葬涂坊。而仁复公安守兹土繁衍生息至今。自廷昆公(老谱载:尊廷昆为叶山头一世祖)开基立业以来,近三百年间,衍十二世,约有后裔240余丁。派下有迁于武义草马湖、泉溪章村、白巖头、建德里塘垅等地。 (涂建有整理)

四、浙江省武义县新宅镇吉祥寺村,闽汀小六郎公之元三郎公后裔:迁徙祖涂春霖公,育四子(诚济、明济、博济、端济)。明济公于雍正年间从闽汀涂坊迁出,先迁居于丽水市溪上村,不数年复迁武义县道芝村。此时又有胞弟博济携继子邦治(诚济公次子)迁出,同居道芝村。在乾隆年间再迁于吉祥寺村定居。之后又有端济公三子:邦仕、邦谦、邦祚离闽汀涂坊,来吉祥省诸仲伯,乃卜居于邻村内柘坑村,其母李氏也随行。道光三年修谱尊春霖公为一世支族祖,明济、博济为吉祥寺村开基祖,同时定了排行:庆衍福泽,昌兆吉祥,贤良俊杰,德厚裕光;字辈:春济邦遇,起嘉时增,间志有本(昌),绍祖维新。衍十三余世,约400余丁。(涂建有整理)

五、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闽汀小六郎公之元三郎公后裔:

宣邑巨川双溪涂氏族谱载入:在雍正年间由闽汀六郎公后裔迁徙我地即:景餘、景利、景銮、景雄、景化、景文、经济、永济、可济(九公)在此开基创业繁衍后代,今有后裔1500余丁。
发祥后裔分布有:经济公后裔有迁徙浙江金华武义县后林畈、兰溪市灵石寺、何岗头、莲塘、丽水莲都朱弄水头、楼根底。
景化公后裔有迁徙遂昌妙高镇。
永济公后裔有迁徙武义县蒋村。
景利公后裔有迁徙丽水苏埠坑口、彰口塘、样后、西畈、高田。
景餘公后裔有迁徙龙门坑、洪渡。
可济公后裔有迁徙武义县水蕉(碓)周、龙门坑。
景文公后裔居住丽水莲都区木勺坛。
本族排行字母宜用千字文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字一世历代依次永无重达以垂不朽取名字母第一世至廿一世仍照闽汀涂坊老谱刷印及至廿二世另取诗句“世荣春景邦、遇丰家必昌、廷明进秀士、朝开见德隆、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本村於乾隆11年间建造“公用厅”即(合村香火屋)当时经过N个开基始祖齐心协力合并所建。后被“长茅”焚烧留下旧址数年。於1958年(农村大办食堂)村民齐心重建(涂氏)香火屋,中堂后壁正上方(五桂堂)三字横匾,下方挂有涂赖两公神像因年久有损於2010年由根新发起族人等众捐资助力修建开光重见。先祖为了继承和发扬祖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五日铁定此时邀请道士为两公打醮,一是为纪念涂赖两公打社除妖的安民功德,二是借此机会来超度孤魂野鬼。逢年过节全村人也在此烧香祭祀、行好运、求大财、保平安、获乡间民众安居乐业,流传至今也。
於雍正年间闽汀迁徙入浙“宣邑”今莲都有春祈、诈奇两公迁入(今浙江丽水莲都区溪上村居住“”一始祖”)春祈公生八子,并建造座落本村中心位置“涂氏宗祠”数年后被火焚烧倒塌后,土地改革时就被集体所有至今未建。后裔分布浙江遂昌、建德鲁塘、莲都本地。诈奇公后裔也有分布本地。

“宣阳涂氏宗谱”昌园村开基祖涂选奎,后裔现村已“大搬快聚”另地(武村)繁衍。

康熙初年由闽汀六郎公后裔孙五十二郎公后裔熙俊、熙臣两公入浙宣邑横塘、流坑开基创业。(今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其后裔分布本地“瀑船村、上新屋、水碓坑”等村。(涂根新整理)

六、浙江省缙云县壶镇浣溪村,六郎公廿三世孙元胜:浣溪村地处县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元胜公于康熙年间,经商浙江五云仙都,见其山川灵秀,层峦耸翠于云霞风淳俗美之乡,爰此土沃山环水绕,有高人逸士之风,无城市嚣尘之習,遂卜择于苍山之名地,曰:浣溪,筑室定居,为肇居之祖。至今繁衍约十五代孙,有涂氏400余丁。此外,六郎公廿五世孙嘉远(春泮公之子),约于雍正年间,从闽汀来浙,游览五云山之西缙云县新建镇章坑定居,后裔住章坑和营坑村。(涂建有整理)

七、浙江省云和县大南山村,闽汀六郎公裔孙光桂公经武平迁徙入浙。后裔续迁省内多地,繁衍已越十二世,裔孙约800余丁。(汀州吹打)在浙江成功申遗,为汀州文化的传承作出很大的贡献。其序曰:“夫吾涂氏,系出塗山(古国名,为夏禹娶涂山女及会诸侯处。),自新吴候渡江之后,遂称望族于豫章(江西),宜黄后,徙南剑而游寓闽汀平原涂坊。逮吾龙泉一脉,以光桂公为鼻祖,公由汀州武平迁于处州龙泉。考其履迹可知:一世祖六郞公,原籍江西豫章郡南剑州游阑阁石崇村,后偕三子臻,游寓闽汀州府长汀县平里原丹溪,爱其山水清幽而奠居焉,厥后人文荟萃,嘉其村曰涂坊。其子禹公又迁福寿坊。又居四世,有师公,任江西南昌通判,迁汀州府武平县云磜。直至二十世,士赋公娶刘氏,生三子,长曰光桂,次曰光彩,三曰光显,其中,刘氏随子迁居龙泉龙门乡大南山,卒葬于大南山堰头尾凤形甲山庚向。光桂公行纪述:光桂公,行光一,字孟芳,皇恩钦赐,顶戴荣身,生于康熙已巳年(1689)六月三日午时,娶刘氏。公于乾隆元年(1736)偕母刘孺人,暨仲季二弟,自汀州武平硿头隘邱里背坊迁居浙江处州龙泉廿二都龙门乡(民国三十三年九月划归云和县辖)渡蛟源大南山三隔田开基立业,遂为龙泉始祖。后有光桂公赞诗:古闽遥别趁春风,涉水登山赴浙东,择处龙泉为始祖,后昆千载仰宗功。有祖妣刘孺人外传:刘孺人,乃始祖光桂公之母也,洞悉三从,详明四德,从子迁居大南山,为开宗之母也。秉性柔顺贞静纯一,寿逾八秩,四代同堂。嘉庆廿一年(1816)暮春,进士出身云南道监御史、江南大主考湖北全省提督学政、处州知府涂以輈,为谱序云:……祈余文为之序,询之远祖,系出豫章,与余同宗。迄于清初,有光桂公偕其母与两弟,由汀州武平迁浙江龙泉龙门乡卜地灵以棲止,勤耕读以兴家”。

八、浙江省遂昌县王村口镇垵下村。由闽汀六郎公廿四世国行公次子上睦公于乾隆年间开基立祖。后裔繁衍十一世,裔孙150余丁。有一支外迁至浙江桐庐县瑶琳桃源村,人丁约有20余丁。另一支外迁至浙江龙泉市金元村,人丁约有15余丁。又一支迁至浙江省龙游县溪口镇,人丁约有10余丁。
九、浙江省缙云县方溪乡北坑村曹头椪自然村。闽汀六郎公24世(小四郎公后裔)兆宗公于清康熙年间迁徙到曹头桠开基立祖,繁衍十二世,裔孙100余丁且续迁县域内多地。
十、浙江省遂昌县涂氏,闽汀六郎公25世裔孙结众亲抱团,从清康雍年间入浙,繁衍十二世,裔孙达5000丁,续迁省内各地,各支略介如下:
1.公錫公康雍年间自长汀涂坊徙居遂昌西鄉香爐崗(今为遂昌湖山乡香炉岗
2、卓齎公自涂坊徙居遂昌湖山
3、卓叢公自涂坊徙居浙江遂昌墻後
4、文用公自涂坊遷居遂昌廿四都二啚古樓後田(今为金竹古楼)
5、昌益自涂坊徙居遂昌金竹镇叶村,公與小六郎公後裔祿明永儀文連昌先士尊士寬等各出囊金俟其生息延至乾隆三十年同心建造祠宇卜吉於葉村山之麓後定祠基於卯山酉向
6、小四郎公支下迁居湖山合各支族人之力于乾隆三十年在遂昌湖山后王建有涂氏宗祠,坐西向东,格局为三进,祠堂堂号为五桂堂。后在造水库时,整个祠堂湮没在水库底。
浙江是我们汀州客(客家人)迁居姓氏多、人口多、分布广的省份之一。如我涂氏族人,300多年前,从汀州府迁徙于浙江的处州、婺州等地,迁徙祖近乎于3位数,各个支族的繁衍生息,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留下了丰富且动人的人文典故。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涌现出很多的贤达人士,为家族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汀州客各姓氏,来浙后混居在各村落,和谐共生,不分彼此,皆以〈汀州客〉为荣。

阅读 163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gzio.com/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