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尽管“道隐无名”,但只有道“善贷且成”,所以闻“道”要勤而行之。本章的难点就在十二句建言里,一些句子确实不好理解。除了深入理解相关句子外,再回看第四十章关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解读思路,对理解本章会有帮助的。

什么是荒诞?笑人者实为可笑,就是荒诞。在修道的路上,会时常碰见这样的荒诞,只有心志坚毅,修为勤奋,才能对其置之不理,稳步前行。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原文】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意译】

1、上等悟性的人,听到道就(确信无疑,)勤勉地践行;中等悟性的人,听到道觉得似有似无,(对道迟疑观望;)下等悟性的人,听到道却大加嘲笑,(根本不予理会。)其实,道(与“俗人们认定为恒常不变的道理及相应作为”是相反的,)如果不被嘲笑,它就不足以成为道了。

2、因此,历来就有一些建言,(提炼总结了与俗人们认知完全相反的道理,比如:)明白清晰的道,好像是暗昧一样,(让人难以了解。)依着大道前进,好像是倒退一样。平坦的大道,走起来却好像生丝上有结节一样,(崎岖不平。)谦卑善下的德(叫上德),好像是处下能盈的山谷一样。合于自然的洁白(叫大白),好像有所玷污一样。能无限接纳、承载的德(叫广德),好像是不足的。用心修为起来的德,好像是很马虎一样。内在本质干净纯真的,表面看起来好像是污秽一样。没有主观认知、归于自然的方形(叫大方),是没有棱角的。合于自然之道的器物(叫大器),总是最晚才完成的。发自真心诚意的、合于自然的音响(叫大音),是希声的。没有主观认知、归于自然的具象(叫大象),是无形的。

3、可以说,道是恍惚隐约的,是不可名状又没有名称的。只有道,善于为万物付出并成就万物。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上士、中士、下士。

这是老子以“悟性”为标准来划分的,而悟性又是指对“道”的悟性。老子观察万事万物的唯一角度是“道”,评判万事万物的终极标准也是“道”,不能是别的什么东西,比如一般的良善观念、伦理道德所以,《道德经》里的“善人、不善人”不是指“好人、坏人”,而是人在“道”的面前,自然体现出悟性高低、从道能力强弱的区别。而人在“道”前的区别,又是各自认知水平、欲望需求之不同使然。因而“认知和欲望”是老子论述其思想要义的两大路径。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2、下士闻道,大笑之。

①下士为什么会大笑?第六十五章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它的意思是,玄德是合乎自然之道的,而且意涵极其深远,难以理解,与很多事物及现象是相反的。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从“物(包括人)”的角度来说,即“物与深远之道反矣”。在细读第四十章有提到,从人的角度来说,“反”是指“俗人们认定为恒常不变的道理及相应作为即‘恒道’是相反的”。现在,下士听到了“正道”,由于悟性太差,无法理解还以为依道而行的人是傻子,于是就大笑了。其实,下士只要把这个“反”再反观一下,就可以发现“道”的运行和自己的愚昧了,那时就笑不出来了。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②大笑什么?就是文后提到的“若昧、若退、若纇、若谷、若辱、若不足、若偷、若渝、无隅、晚成、希声、无形”;全书来看,那就更多了,比比皆是,大家看细读系列之第四十章,我列举了不少“第一级反者”和“第二级反者”,后者就是被前者所笑的。

③“不笑不足以为道”,是极为精妙的论断!老子说“道可道,非常(恒)道”,修道者与俗人们认定的“恒道”反,是有程度上的区别的,反得越是彻底,越会被笑,也就越接近于道。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故建言有之】

我把它意译为:因此,历来就有一些建言,提炼总结了与俗人们认知完全相反的道理,比如……

其中,“建”是建立的意思。大家体会一下,“建设、建造”,不是简单的事,是需要构思设计并付诸实施的。同样的,建言就是言论的建立,是总结了一些道理并提炼成了精辟的句子,类似于格言。而这里的建言,说的是与俗人们的认知完全相反的道理。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明道若昧】明白清晰的道,好像是暗昧一样,让人难以了解。

【进道若退】依着大道前进,好像是倒退一样。

【夷道若纇】平坦的大道,走起来却好像有生丝上的结节一样,崎岖不平。

要理解这三句话,首先要知道,道是自然的。它本身无所谓明昧,无所谓进退,无所谓夷纇。其次,要明白老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道”是什么用意?一方面,它们是基于不同表述角度而“假名安立”的概念;另一方面,老子要说的是人!俗人们做事的时候,普遍地对“道”的表面感觉和肤浅认知,不同于得道者的深切感觉和本质认知。

就拿“进道若退”来说,我们按“事情的性质(道)”合情合理合法地运作,相较于定性不准、投机取巧的操作来说,有可能出现一时的挫折、缓慢甚至倒退的情况,但终究是会取得成功的。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既以与人己愈多”,其中,“身先、己愈多”是“进道”,而“后其身、与人”是“若退”。而现代人熟知的诗句“人间正道是沧桑”也大致是这个意思。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上德若谷】谦卑善下的德叫上德,好像是处下能盈的山谷一样。

【大白若辱】没有主观认知、合于自然的洁白叫大白,好像有所玷污一样。

【广德若不足】能无限接纳、承载的德叫广德,好像是不足的。

【建德若偷】用心修为起来的德,好像是很马虎一样。

【质真若渝】内在本质干净纯真的,表面看起来好像是污秽一样。

1、以上五句话,是从德的层面来说的。

2、翻译的时候,不能只沿用“上德、广德、建德”名词而已,要稍加展开它们的含义。比如,如何简要地给“上德”定义呢?可以根据全书和本句“谷”的意涵,把“上德”定义为“谦卑善下的品行”。而“广德”可以定义为“能无限接纳、承载的品行”,与“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相应。“质真若渝”的“象”就是未曾加工的“朴”。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3、“建德若偷”之“建”,千万不要通假为“健”!很简单,前面已有“建言”了,不能只通假这一个;而一旦通假为“健”的话,说“刚健之德”,与老子“柔弱不争”的语意有点违和的感觉,而且后面的“偷”也只能跟着把本义“苟且、马虎”置换成“怠惰”,强行与“刚健之德”对应。我知道,很多人就是把这句里的俩字换了意涵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请看第二十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建德若偷”。与“熙熙、昭昭、察察”的俗人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修道者的“沌沌、昏昏、闷闷、独泊、独若遗、独顽且鄙”的鄙陋形象,一点都不“刚健”!而实际上却是修道者在修为自己的德行,外显马虎可笑之象,内行“贵食母”修德之实,这不就是“建德若偷”吗?与刚健之意无涉,实和“弱者道之用”相应!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4、“大白若辱”。辱,作名词的话,就是耻辱和玷污的意思。我看有人为了与“白”对应,强行把“辱”说成“黑”,甚至有的工具书还把它当成一条义项呢,是不对的。相对于“白”来说,一丁点的“非白”都是“辱”,不一定要“黑”才“辱”啊。

先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世上有绝对的、纯粹的“白”吗?没有!所以,我们要放下自己的角度、归于自然去认知什么是真正的“白”。理解了这一点,就能融会贯通理解第十章的“涤除玄鉴,能无疵乎?”之前说过,“自然之玄鉴”有什么瑕疵要清洁的吗?没有!老子告诉我们的是,做到以“无疵”看待“玄鉴”,就没有什么可涤除的了。其实,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清除心灵的杂念,能够做到毫无瑕疵吗?”这样的话,即不能放下主观认定的瑕疵,正如有人认为自己的单眼皮不漂亮,那相应的烦恼就会没完没了。说回“大白若辱”,老子放在这里,其实是要从“德”的角度来说的,人在品行上总是自我感觉有“道德瑕疵”或者“阴暗耻污”,要归于自然去看、去接纳,做到“知荣守辱”、“知白守黑”,方为圣者的境界。(参阅细读系列之第十章、第二十八章)

【大方无隅】没有主观认知、归于自然的方形叫大方,是没有棱角的。

【大器晚成】合于自然之道的器物叫大器,总是最晚才完成的。

【大音希声】发自真心诚意的合于自然的音响叫大音,是希声的。

大象无形】没有主观认知、归于自然的具象叫大象,是无形的。

1、这些“大”,不是绝对的大,而是指“认知和修为的高级境界”。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2、先说“大音希声”。①从字面来看:音,是发出的声音。声,是听到的声音。希,是少、罕有的意思。希声,音量小,有时几乎听不见。②从人通常的感觉来看,持续的、不吵杂的、小音量的声音,是合乎自然的(大音),人们习以为常了,往往是“听之不闻”的。③全书来看,老子的重点不在这里,老子着重论述的是统治者怎样才能发出合乎自然的声音?那就是得有“信”!请参阅“细读系列之第二十三章”,里面谈到对“希言自然”的理解:“事物因其内在有‘信’而显得平和,少有自我表达,而且能够长久,这是合乎自然之道的。”注意,查一下字典就知道了,“信”就是真心诚意!正因为统治者行政教化时是真心诚意的,需要大喊大叫吗?会轻言许诺吗?会言而无信吗?都不会!只会是轻声平语,给人以温柔暖心的感受,有时是希声,甚至是不言,而其信用却经久不息。可见,“信”是“大音希声”的精髓所在。

有人或许不认同我这种解读,想到了老子第二十三章说的,“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不是用“天地的狂暴是不能持久的”来比拟“少施政令”吗?不是的!请看清楚!老子讲的不是“狂风”,而是“飘风”!就是以其“飘忽不定”来比拟其“无信”,因而持续不了一早晨;老子讲的不是“暴雨”,而是“骤雨”!就是以其“骤然来去”来比拟其“无信”,因而持续不了一整天。其要旨是,有“信(真心诚意)”则希言或不言,是合于道的。所以,才能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慈、信等)”和“行不言之教”。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3、再说“大象无形”。①字面来看:形,就是有轮廓合成的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形。象,就是现象,即事物的外部形式,可分为:形的象,图的象,意的象,等等。②就观察所见来说,任何大小的“形”,都不及无形的“象”大,实质是任何大小、任何状貌的“形”,都是从“自然(自动自发起作用)”中割裂区分出来的,因而不是“大象”。③老子提醒的是:不要陷在有限的、主观的认知里,想要把握整体和真实,就要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了对万事万物的整体性认知,也就是“道生一”。这个“一”就是“无形之大象”、“不割之大制”、“无隅之大方”,等等。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4、说一下“大器晚成”。有人说应该是“大器免成”才对,我认为此说不妥。①老子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说的是,我们毕竟生存生活于“器”的层面,得道的统治者能把许多具体的事情做好。②老子还说“功成而弗居”、“功遂身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这些话都表明,事情会有完成的时候,任何有形制的“器”也不例外,都有“成与不成”的结果。这是对主体是否依道而行的终极验证,不能没有。所以,“大器免成”云云,简直就是不知所云。③大器为什么晚成?因为依道而行,完成一件事情,或者造就一件器物,或者修成合道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相较于悖道取巧来看,反而显得困难并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才行。

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呀,希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可以说,道是恍惚隐约的,是不可名状又没有名称的。只有道,善于为万物付出并成就万物。

1、“道隐”,相当于第十四章说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和第二十一章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但道“绵绵若存”,是真实存在的。在本章里,它呼应的是“明道若昧、前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若建德偷、质真若渝”等内容。

2、“无名”,老子无意研究“名”,并不在乎什么“永恒的名”;而是指明,当我们没有自己的主观认知的时候,“道”就处于“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的状态,即“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种状态也称为混沌,其实质是“自然”。在本章里,它呼应的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内容。

3、“贷”,本义是施予、给予的意思。我们之前说过,“道”是系统内自动自发起作用的、具有客观规律性的、使之整体向好发展变化的机制。这样的定义跟“夫唯,善贷且成”是契合的。既然,“道”善于为万物付出并成就万物,那么我们在闻“道”的时候,就要放下自己的主观认知,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被一时的挫折所动摇,“勤而行之”就是。

【细读《道德经》系列,做严谨踏实、逻辑自洽的解读,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gzio.com/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