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秦风——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
鴥(yù):鸟疾飞的样子。
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
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
如何:奈何,怎么办。
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
隰(xí):低洼湿地。六驳(b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
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
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檖(suí):山梨。

傍晚光景小鹰隼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忧心忡忡满怀担心。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栎树,洼地里梓树榆树繁茂成荫。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满怀悒郁忧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山梨。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迹,内心里忧心忡忡如醉如痴。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早忘了我啊没有丝毫记忆!

晨风,鸟名。关于晨风是哪一种鸟,多位学者对此产生歧义,这也关系到诗的主旨,所以关于本篇的理解就出现了多角度的分析。我们取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这种说法。
本诗三章,重章叠句式,意思层层递进,以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鴥彼晨风,郁彼北林:起兴句。鴥,解释为疾飞貌。就是晨风鸟疾速飞行的样子,那么它飞去哪里呢,后半句有交待,是北林。北林是什么样子呢?郁,诗说郁,是指北林之树木多而茂盛。这是一句写实景的句子,说明鸟儿归林,也可能是归家的及切心情,用以引出作者的心情。
第二章、第三章的第一句,也全是起兴句。第一句作者顺着鸟儿飞翔的方向看向北林。于是就看到了北林的树木。写树木各自生长于自己应该生存的地方,而作者与其爱人却是两两分离。
第二句。未见君子,这里的君子是指何人,与作者有什么关系。有人说是情侣,有人说是朋友,更有人说是君臣。我们先借情侣来解。作者以女子的角度来写思念之情。未见君子,就是君子外出,或是因为战争而长期未见。鉴于本诗为秦风,又因秦地尚武,地处边疆,所以多是因战争而至分离。很多学者以此为论点,认为本篇是刺秦王之作。女子未见君子,自是忧心,而钦钦是忧思难忘的样子,靡乐是忧心如焚的样子,如醉则是更近一层 ,达到如痴如醉的状态。这里三章,层层递进,有表现出时间推移,日子一天天过去,忧思就一天天累积的结果,而终未能见。

最后一句,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如何,如之何,如之奈何。有一丝不甘,或又无可奈何之意,由思转怨。忘我实多,君子是不是早就把我给忘了。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思念日深,以至于产生幻觉,或是者怀疑,对自己的不自信。另一种是日久未见,却未见回应,是对他人的不信任,或者是怨恨。
作者以女子的身份表达自己的忧思,更是刻骨铭心。
诗序说: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
作者以贤臣思君的口吻,来讲述秦康公不能举贤任能,使贤臣不得重用。

其实,除去诗经的道德理念,我们单纯的看本篇,就可以看出时间流逝,君子久候不归,作者心急如焚的样子跃然于纸笔之上。尤其是三章最后一句的重复,更是写出了女子肝肠寸断,伤心至极的样子。让读者感同身受,从而同仇敌忾。这是一篇时间转换,心情转换的诗篇。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gzio.com/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