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APP有一期音频节目谈《黄帝内经》,是著名主持人梁冬和北京中医厚朴堂主徐文兵老师以对话问答的方式来解读的,听来很受教益。
对于中医系统理论,我是外行。但这个节目中,徐老师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造诣,系统论的哲学思维辨析,为经典名著的解读锦上添花,讲解五彩缤纷,令人信服,兹述两例。
讲到“悦”字,他说,“悦”是通过说话使人开心。 “阅”读就是和作者对话,使人神情愉悦;“女为悦己者容”,从另一个角度解,是说女人都喜欢听好话,谁能悦己,我为谁容,更倾向于听觉属性,容易被花言巧语欺骗; “怡”是饮食使人快乐,曹操《龟虽寿》中“养怡之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怡然自乐” 正是此意。而“怿”是心情舒畅,《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不怿”可做例证。可见,古人用字非常讲究,毫不含糊。
还有一例,谈到“疼”和“痛”的区别,徐老师娓娓而谈,先从音韵学四声入手辨析,“疼”为上声,为阳,表示为外在,显性,尖锐的特点;“痛”是入声,属阴,表示为内在,沉闷,隐性的特点。其次, “疼”是用“冬”的寒性(譬如冰块等)去敷镇,使之减缓,如人们的碰撞,扭转、摔打一刹那的反应等都应称之为“疼”;“痛”者,里面的“甬道”不通之故也,特指向人的五脏六肺内部的疾病,古人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正应了这个意思。
又如,谈到肠、胃、脾三个器官称谓的源头,胃者,围也,负责把事物包裹起来;肠者,畅也,保持流转通畅;脾者,裨也,辅助,辅佐之意,用于帮助消化吸收,譬如裨将,婢女等等,皆有此类意义。
作者说,这些说法源于东汉刘熙的《释名》,探究汉字渊源,重在“知其所以然”。《黄帝内经》借助相生相克的五行学说,阐述阴阳理论,自成系统,科学严谨,其中宇宙变化,时代变迁,世道人情,人体系统,性格命数,无所不包,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gzio.com/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