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覆灭,外因很多,内因一般都是皇帝无能或权臣乱政。其实,纵观历史,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在于封建统治管理中的一个字:“忠”。
一、当前的普遍的研究结论。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众多历史学家、历史研究学者从军事、文化、农民起义、党争、天灾、外敌入侵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结论无非是崇祯皇帝量小无能,宦官当道,李自成农民军内乱和女真族崛起外侵之类,最后造成明王朝大厦倾倒。
二、根源性原因。封建王朝治理国家,最根本的手段只有两个:愚民,忠臣。愚民不做解释,为什么叫忠臣,不叫良臣,贤臣呢?因为皇帝无论能耐多大,最终还是要靠下面人来管理,所以忠就排在第一位了。忠臣里贤臣、良臣多,那么国家治理好,国泰民安,繁荣富强。如明朝前期的李善长,刘基;中期的徐阶,张居正等。这些人的“忠”,是首先忠于国家人民,其次才是皇帝。大奸大恶的权臣,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严嵩,并非无能之辈,他对嘉靖皇帝也忠心,只不过他的“忠”首先是自己的私欲。在位期间大肆铲除异己,利用嘉靖猜忌大臣的心理,打击报复能臣,从此明王朝开始走下坡路。
三、忠于国家,方可久治。清朝康熙和雍正一直以明朝党争做为反面教材,党争的根本是门生故吏只忠于党魁,而不是忠于国家,因为党魁有对他们的提携和知遇之恩。明朝末期的党争达到了巅峰,东林党人铲除宦官集团后,独大于王朝。号称清流,其实在排除异己,孤立皇帝,无人可以制衡。即便到了南明小朝廷岌岌可危之时,仍然党争不断,在党魁的指示下,肆意残害能臣良将,以至于战略部署被打乱,被清军一一击破。
简而言之,“忠”于国家,则国家昌盛,长治久安;“忠”于私利,则宵小之徒猖狂,民之悲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gzio.com/6798.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gzio.com/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