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2022?

一、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家公司,垄断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所有商业贸易,每年交的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0%,攻占印度并组建28万军队,随后又贩卖鸦片把中国拖入深渊,搅动世界风云两百年。

这家公司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它伴随英国崛起的步伐,充当了英国殖民世界的马前卒,可以说是英国最大的一根搅屎棍。

但是当英国真正崛起之后,东印度公司便把资产移交给国家,彻底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只留下曾经纵横世界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聊英国东印度公司。

不过万事皆有源头,故事还要从400年前说起。

大航海开始以后,世界贸易基本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垄断,根据教皇划定的势力范围,东方属于葡萄牙,西方属于西班牙。

于是西班牙专心开拓美洲殖民地,在美洲建立大量的种植园,并且开采白银运回西班牙,在全世界买买买。

葡萄牙则在东亚采购香料等商品,运回里斯本向欧洲各国出售,里斯本也就成了东亚商品在欧洲的销售点。

物以稀为贵。

东亚的香料、丝绸和瓷器运到欧洲非常稀罕,葡萄牙赚钱非常快,自然引起其他欧洲国家的垂涎。

虽然贸易范围是教皇规定的,但欧洲各国都想着,教皇他娘的有几个师啊,办他。

在巨大商业利益的诱惑下,英国、荷兰、法国、瑞典丹麦奥地利等国家,纷纷开办东印度公司,想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商业贸易中,分一杯羹。

起初发展最猛烈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1595—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14家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单独派船队出海,到东亚收购香料,导致香料在原产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在欧洲的售价却一路下滑。

荷兰政府认为,不能恶意竞争打价格战了,要不然大家都得完犊子,而且各公司的资本分散,不利于和葡萄牙竞争。

于是在1602年,通过政府的斡旋,这14家贸易公司合并为“联合东印度公司”,总资本650万荷兰盾,规定股东出资时间以10年为期,其间不能随意撤资退股,保证公司有稳定的现金流

同时,荷兰国会授予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贸易的特权,以及征兵、立法、任免管理和铸造货币的权力。

一句话,进入印度洋海面以后,你们说了算。

不论资本规模还是管理模式,同时期的欧洲,根本没有能竞争的同类型企业。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公司便派出船队,准备夺取马六甲海峡,直接和中国、日本进行贸易。但是葡萄牙经营马六甲已经多年,初出茅庐的荷兰没有夺下来,灰溜溜的撤了。

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目的就是排挤葡萄牙垄断贸易,要是不能完成贸易份额,回国怎么向股东和国会交待嘛。

于是荷兰船队恶向胆边生,既然打不过葡萄牙,那就抢劫葡萄牙的商船么,反正能得到货物就行。

1603年,荷兰船队在马来半岛,抢劫了一艘驶往印度果阿的葡萄牙商船,得到1200捆中国生丝,运回欧洲卖了225万荷兰盾。

同年7月,两艘荷兰商船想到澳门贸易,又被葡萄牙阻拦,结果他们退到海洋之后,抢劫了一艘驶往日本的葡萄牙商船,得到价值140万荷兰盾的中国生丝。

仅这两次行动的利润,便相当于总股本的一半。

所以欧洲盛产海盗是有原因的,这种无本的生意,真的来钱快。

1608年,大明万历皇帝在深宫做着快乐的宅男,努尔哈赤辽东兼并各部,李自成张献忠年纪幼小,光着屁股在陕北玩泥巴。

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命令船队用尽一切办法,增加对华的生丝贸易。如果不能和中国直接接触,那就尽可能开辟殖民地,通过其他商人购买中国生丝。

在这样的命令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拼凑15艘船,于1619年攻陷雅加达,随后改名为巴达维亚,并以此为贸易基地,招揽中国商人前来贸易。

据《开吧历代史记》记载,中国商人到巴达维亚做贸易,利润能到数倍到十倍,荷兰人运回欧洲又有近十倍的利润。

荷兰在巨额利润的滋润下,逐渐夺取教皇规定的葡萄牙贸易范围,成长为海上马车夫,辉煌近百年。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创办时间比荷兰早一些。

1580年,著名海盗德雷克船长在一次冒险中,缴获了价值50万英镑的货物,价值相当于英国王室全年的财政收入。

经此一事英国人才明白,东方非常有钱,而且抢劫真的来钱快。

于是在1599年,按耐不住的英国商人决定联合起来,成立一家股份制贸易公司,随后向国王申请垄断贸易的特许状,要和荷兰人竞争商业利润。

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开始没同意,准备再观察一下。

但是由于荷兰公司的垄断贸易,导致伦敦的胡椒从每磅4先令,涨到每磅8先令,这次涨价直接让伊丽莎白女王坐不住了:

“凭什么荷兰赚钱英国遭殃,远洋商业贸易也要卷起来,搞。”

第二年9月,伊丽莎白女王给英国商人颁发特许状,正式命名为“伦敦商人东印度贸易公司”,总资本6.8万英镑。

160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第一次远航,短短2年后便运回103万磅胡椒,其中25万磅满足英国消费之后,剩余胡椒都卖到欧洲各地。

此后多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历次航行,利润率极少低于100%,尤其是1617年的那次航行,船队用20万英镑的资本,赚到100万英镑的纯利润。

有了巨额利润的刺激,英国商人投资东印度公司的热情非常高涨,以至于到1632年,公司总资本增加到163万英镑,相比成立初期翻了24倍。

不过即便如此,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资本还是和荷兰公司差太多,所以在东亚的贸易市场上,英国根本没法和荷兰竞争,再加上荷兰已经在东亚设立武装贸易点,英国船队基本插不进来。

这些年英国买到的香料,其实是捡漏和打擦边球。

垄断贸易再次形成,那么英国人便要反垄断。

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方面发挥海盗的特色,用走私的方式,陆续购买香料和丝绸瓷器,另一方面退出东亚市场,专心到印度发展商业贸易。

正好,葡萄牙在印度烧杀抢掠,搞得印度非常不爽。

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12和1614年,两次击败葡萄牙船队,便得到莫卧儿帝国贾汗吉尔皇帝的认可,表示英国是印度的亲密伙伴,可以在印度境内自由贸易。

此后多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港口、交通要道建立大量商馆,做为公司在印度的贸易点,到1647年已经有23个。

至此,英国有了稳定的商业根据地,得到梦寐以求的贸易利润。

但贾汗吉尔皇帝不知道的是,世界风云即将大变,自己以为的亲密伙伴,不久后便要奴役自己的国家。

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2022?

二、

当初伊丽莎白女王给东印度公司颁发的特许状,授予公司自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为期15年的生丝、棉织品、宝石的贸易垄断权,每次航行可以输出3万英镑的贵金属,前4次航行免税。

也就是说,利润丰厚的东方贸易,只允许东印度公司来做,其他人不能插手,要是谁敢侵犯公司的垄断权,便没收货物,一半上交国库,一半归东印度公司。

英国的严格政策,保护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商业利润,以及国内依附于公司赚钱的商人和贵族。

为了更好的赚钱,1609年詹姆斯一世颁发给公司永久的独占特许权,也就是以后的牌照永不更换,就东印度公司了。

你们办事,我放心。

到了1624年,詹姆斯一世授予东印度公司司法全权,公司可以在生命和财产方面,审判其在印度的职员。

这种司法权力,最初只是针对公司职员的,但是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和深入,最终演变成公司对殖民地人民的司法权。

1661年,查理二世授予东印度公司维护商业防御区,并且扩充防卫军队的权力,于是公司在商业贸易之外,又有了统领军队攻城略地的能力。

英国东印度公司走到这里,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样,已经脱离纯粹的商业贸易范围,而是以商业贸易为外衣的政权。

那英国为什么要给东印度公司这么大的权力?

因为英国的资产阶级已经崛起,在国内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以至于赚钱成为朝野的一致共识,所以出海赚钱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是一体的,不需要分别彼此。

而中央集权的东方国家,资本只是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把国家比作身体的话,那么统管全局的朝廷是大脑,各级政府是经常使用的右手,资本是偶尔使用的左手。

资产阶级的英国,可以让资本侵入大脑,中央集权的中国,资本必须是服从管理的工具。

于是在大航海的时代,英国出现了全副武装的东印度公司,中国则有朝廷派遣的郑和下西洋

我们把东印度公司,理解成英国版的郑和下西洋,这事就能说通了。

原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任务,是收购东亚的香料到欧洲出售,输出英国的毛纺织品到东亚出售,这样一进一出,打通英国的经济外循环。

但是英国的毛纺织品太粗糙,在东亚根本卖不动,只能输出金银等贵金属,收购香料到欧洲和荷兰竞争。

直到东印度公司的权限扩大,彻底在印度站稳脚跟以后,那些在印度的职员惊喜的发现,印度竟然有全棉纺织品。

那年头欧洲人的衣服材料,以毛纺织品为主,其次是亚麻布,这两种材料都很贵,做成的衣服也不怎么样。

东印度公司的职员算了一笔账,印度的全棉纺织品完全可以替代亚麻布,而且印度的人工便宜,导致全棉纺织品的价格也便宜,运回欧洲以后,售价可以固定在亚麻布的三分之一。

好东西啊。

他们回国汇报以后,公司董事会同意进口印度全棉纺织品,英国政府也同意,因为印度全棉纺织品进入欧洲市场,可以打击法国、荷兰的亚麻制造业。

这就是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全一致,双方都非常满意。

于是准备输出毛纺织品的英国,成了印度全棉纺织品的进口国,让日薪15便士的普通劳工,也能用两周的薪水购买2丈棉布,实现穿衣自由。而且印度全棉纺织品进入欧洲大陆,迅速在普通人中流传开,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

就这样,17世纪初期以倒卖香料为主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到世纪末已经转型成印度全棉纺织品、中国茶叶和瓷器的中间转卖商。

没错,那个威风赫赫的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个跑运输的中间商。

但正是印度全棉纺织品,让东印度公司成为英国的商业龙头,1665—1688年英国国家财富增长23%,国民收入增长8%,其中东印度公司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

随着东印度公司的生意兴隆,公司的股票,也成为英国最优质的投资对象,股价和分红一路攀升,甚至有人因为炒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一跃而成赫赫有名的富豪。

这些人中最臭名昭著的是乔西亚·查尔德。

此人是公司的最大股东兼董事长,经常派公司的演技派员工到众人面前表演,说收到一个坏消息,公司的孟买商馆被印度暴徒袭击,公司的生意要完蛋了,赶紧跑路吧。

说完,这个员工便带头抛售几万英镑的股票,众人感觉不妙,跟着抛。

等东印度公司的股票跌到最低点后,乔西亚·查尔德便开始抄底,用极低的价格买到大量优质股票,然后什么都不用说,坐等谎言破灭股票升值。

做为公司的董事长,他是一点人事都不做。

由于东印度公司的混乱,再加上连续几年的贸易额下降,不能给财政困难的政府提供贷款,议会忍无可忍,于1698年成立新的东印度公司,并且取消旧东印度公司的特权。

不过垄断贸易近百年的公司,必然是盘根错节的,怎么可能一纸命令就解散呢。

在成立新公司的过程中,旧公司以个人的名义,认购了新公司的贷款和股票,成为新公司的最大股东。

搞来搞去,其实还是一家。

国王和议会没办法,1709年命令东印度公司合并,取名为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总资本320万英镑,当年的纯利润35万英镑。

后来在印度杀人放火的,就是这家合并后的联合东印度公司。

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2022?

三、

最开始的时候,东印度公司的最高追求就是垄断贸易,能给股东赚钱就行,根本没想插手政治的。

但是世事无常,总是大常包小常。

东印度公司确实是商业公司,但它的贸易范围是政治特权赋予的,商业地位是国王特许状保障的,一家国家政治保驾护航下的公司,你非要说是纯粹的商业公司,谁信呢?

而且随着东印度公司的生意兴隆,英国的资本家、贵族、议员等权贵,通过投资股本等方式参与公司,公司职员赚到钱,又用金钱开路竞选议员。

东印度公司和英国,已经渗透的非常深了,很难分清彼此的界限在哪里。

名为商业公司,实际上是英国的国家公司。

而在印度的经营,又给了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的机会。

早在1651年,孟加拉的纳瓦布(省长)舒贾病重,多方求医未果,眼瞅着就不行了,东印度公司派出医生给舒贾治病,抢回了一条性命。

为了报答救命恩人,舒贾宣布,免除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境内的一切赋税,而其他商人都要交2.5%的关税。

正好东印度公司发愁关卡林立的局面,听到舒贾的命令,便欣然接受。

到了1717年,成立近两百年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已经非常衰落,大有土崩瓦解之势,东印度公司便趁机要更多的贸易特权。

公司高层派出约翰·苏尔曼,觐见皇帝法鲁克西亚尔,提出了公司的要求,请求皇帝批准。

说来也巧了,法鲁克西亚尔也病了,印度医生束手无策,当约翰·苏尔曼带来的医生治好他的病以后,这个莫卧儿帝国皇帝便大发慈悲:

他不仅重申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免税权,还宣布公司在海德拉巴免税、吉拉吉特免税,并且可以在孟加拉铸币,莫卧儿帝国境内都能流动使用。

免税区和铸币权都给,这就不得了了。

凭借莫卧儿帝国给的政治特权,东印度公司一跃成为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势力远超其他外国公司,以及印度本国商人。

尤其是在孟加拉,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网络全面铺开。

有贸易点就能吸引印度人定居,有贸易网络就有治理地方的机构,要保护各贸易点就需要招兵买马,反正英国允许公司组建军队…..

这些贸易点,其实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

只要有机会的话,东印度公司可以随时取代当地政府,左右印度的政局。

到这里,东印度公司便走到统治国家的边缘。

1750年代初期,孟加拉的纳瓦布是阿拉瓦迪汗,此人没有儿子,便立幼女的儿子西拉杰·乌德·朵拉为接班人,将来继承纳瓦布的职位。

这是妥妥的废长立幼啊,那两个大女儿肯定不满意,也产生了起兵夺位的心思。

东印度公司准备利用豪族矛盾,坐收渔翁之利,同时在驻地大量建炮台,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老头死后,继位的西拉杰要求东印度公司拆除炮台,并且交出藏匿的印度犯罪分子。

东印度公司不同意,西拉杰出兵征讨。

但是军事力量悬殊太大,西拉杰战败,同意赔偿东印度公司的损失,并恢复一切旧的特权。

这个剧本我们很熟悉,简直是晚清割地赔款的预演嘛。

原本这事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但是东印度公司的陆军上校克莱武,已经停不下来了,他要武力征服孟加拉。

当然,克莱武只有三千人,政府孟加拉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说服孟加拉的军队司令米尔·贾法尔,表示一起推翻西拉杰,公司就让米尔·贾法尔做纳布瓦。

1757年6月,克莱武的3000英军和西拉杰的7万印军,在普拉西摆开阵势,结果克莱武使一招黑虎掏心,米尔·贾法尔用一招临阵反水,就击破西拉杰的大军,彻底征服孟加拉。

普拉西战役后,东印度公司以孟加拉为根据地,陆续征服奥德土邦等印度领土,短短半个世纪,除信德和旁遮普以外的印度领土,基本都接受了东印度公司的号令。

至此,那个以商业贸易起家的东印度公司,成为真正的国家政权,也可以说是英国统治印度的白手套。

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2022?

四、

我们前文说,东印度公司的总资本是多少、贸易额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其实和掠夺印度的财富相比,这些都是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

每次攻陷土邦,东印度公司都要公开抢劫宫廷和府库,能运走的都运走,运不走的砸烂烧毁。

攻陷孟加拉的时候,克莱武和英军冲进府库,抢劫了价值600万英镑的财富,克莱武做为军事首领,分到20万英镑。

这些英镑到底有多少购买力呢?

当时英国的中产阶级年收入,差不多是150英镑,而我国现在中产阶级的门槛,应该是年收入100—200万。这么换算下来,克莱武分到的20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10—20亿人民币。

一场军事冒险,就换来孟加拉纳布瓦几代人的家业,真可谓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后来攻占南印的迈索尔时,抢劫的财富多到普通士兵的背包里,都装满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足够将来回到英国买房置地了。

这一幕和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简直是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随便抢劫一次,获得的收益都比公司总资本要多,和这份收益相比,商业利润又算得了什么。

东印度公司的另一项收益是土地税。

1763年,莫卧儿帝国皇帝和奥德纳瓦布组成联军,向东印度公司进攻,但是和以前一样,他们的联军又战败了,东印度公司占领奥德。

可能是失败的次数太多,莫卧儿帝国皇帝出现抖M倾向,1765年东印度公司把奥德还给他的时候,他竟然把孟加拉、比哈尔、奥德的收税权,授予东印度公司。

从此以后,这三个地方的税收,便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利润,曾经的统治者纳瓦布,只是领工资的工具人。

这些地方的税收有多少呢?

就在拥有收税权的1765年,以前只有82万英镑的孟加拉田税,直接被东印度公司翻倍,达到147万英镑的规模,而且完全是没有成本的纯利润。

1770年孟加拉爆发大饥荒,饿死近千万人,东印度公司的田税不减反增,此后数年猛增到300万英镑以上。

毕竟印度只是饿死人,减税的话,公司失去的可是利润。

这还只是孟加拉的税收,随着直接控制地盘的扩张,东印度公司的年度田税收入,最终达到1770万英镑。

还记得两家东印度公司合并的那年,年度纯利润是多少吗?

35万英镑。

现在有了收税权的东印度公司,只要杀杀人放放火,就能赚到商业利润的数十倍的收入。

这才是东印度公司富可敌国的真相啊。

用英国的政治特权垄断经营印度,用印度的政治特权垄断税收,别说东印度公司的人精了,放条狗上去都能富。

而且征服印度以后,东印度公司开始垄断食盐和鸦片贸易,在英国每吨1.5英镑的食盐,卖给印度人是每吨21英镑,抽筋扒皮了这是。

鸦片则主要卖到中国,直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为了保护利益,挑起了鸦片战争。

所以说,垄断才是最大的商业秘籍。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如此“成功”,让英国出现一个叫Nabob的暴发户群体。

他们抱着发财的希望来到印度,普遍积累到3、5万英镑才愿意回到英国,回去以后便买房置地竞选议员,进入英国的绅士阶层。

这些Nabob们,被英国人称之为孟加拉团,换句话说就是,在印度大发横财的利益集团。

一家公司造出一个国家的利益集团,古往今来,也就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了。

荷兰、法国、丹麦、瑞典的东印度公司起起落落,在世界历史上基本没留下太深的痕迹,后人说起东印度公司只想到英国,根本原因就在于——

他们缺一个印度。

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贸易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2022?

五、

天下无不亡的国,也没有永远繁荣的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自然没跳出历史周期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英国的工业革命爆发了。

虽然东印度公司是印度的土皇帝,但它本质上还是欧亚大陆商业贸易的中间商,其中印度全棉纺织品和中国茶叶,又占了很大份额。

对于英国纺织业来说,印度全棉纺织品属于夺自己的饭碗,一旦有机会,一定要抢回来的。

于是在商业资本的刺激下,英国纺织业终于改进技术,能用珍妮纺纱机等装备,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布料,不仅成本比印度全棉纺织品更低,质量也更好。

从19世纪开始,英国的纺织品反向输出,逐渐占领欧洲市场,并且跟随英国军舰的脚步,走向全世界。

印度全棉纺织品不需要倒卖了,东印度公司的分量自然减轻许多。

最重要的是,工业革命的爆发,说明世界已经走上工业资本家取代商业资本家的历史进程。

英国工业资本家要求,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允许其他公司自由出海贸易。

所以在工业资本家的围攻下,1813年东印度公司被取消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3年被取消对华贸易垄断权。

也就是说,东印度公司被摘牌了。

一家垄断商业公司被摘牌,商业贸易便成为副业,专门压榨印度来搞钱,变成东印度公司的主业。

但是殖民印度的事业已经完成,英国政府想亲自下场搞钱,不想再用东印度公司这个白手套了,毕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才是最好的。

1784年,英国首相皮特便颁布《印度法》,强化国家政府对东印度公司的管理,逐步介入印度这块大蛋糕。

1857年,东印度公司的20万印度佣兵,因为子弹包上涂了牛油和猪油,感觉自己的宗教信仰被亵渎,便喊出“挺进德里”的口号,开始军事大暴动。

此时的英国刚完成工业革命,处于实力的巅峰期,听说印度佣兵闹事,迅速发行1000英镑国债做军费,同时派兵远征印度。

英国政府的做法,就是要以佣兵暴动为切入点,强势进入印度,挤走东印度公司,让印度成为英国直接管理的殖民地。

事实也是如此。

虽然平息佣兵暴动要到1859年,但是在1858年,英国政府便说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方法太残暴,才惹出这么大的乱子,剥夺了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权,随后强制命令解散。

呵,早干嘛去了。

不管怎么说吧,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垄断公司,就此退出历史舞台,258年的幻梦终成空。

其实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使命,就是为王前驱。

在英国政府没有能力称霸世界的时候,做为马前卒出海开疆拓土,等英国真正崛起以后,便把公司的成果上交国家,功成身退。

对于英国来说,东印度公司是霸业的元勋。对于印度等殖民地来说,东印度公司是恶贯满盈的侩子手。

不同的国家,对东印度公司有着不同的评价。

但是不论你用什么立场来评价东印度公司,都必须承认,东印度公司的实体消散了,成立公司的初衷却延续了下来。

哪怕到了21世纪,那些发达国家的商业公司,依然在做东印度公司曾经做过的事。

而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不杀人放火的东印度公司,出海开拓本国的贸易版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gzio.com/10215.html